今年7月,財政收入顯著回暖,重點領域支出力度不減。財政部8月19日公布的最新財政收支情況顯示,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6%,其中,中央、地方收入分別增長2.2%、3.1%,月度增速均為今年以來最高。今年前7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839億元,同比增長0.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實現轉正。
今年4月以來,全國稅收收入呈現同比增長態勢,帶動財政收入持續回暖。其中,7月稅收收入增長5%,創下年內新高,推動前7個月稅收收入降幅比上半年大幅收窄0.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7月非稅收入繼續下滑,財政對非稅收入的依賴度今年以來持續下降。
從主要稅種表現看,前7個月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個人所得稅分別同比增長3%、2.1%、8.8%,增速分別比上半年提高0.2個、0.4個、0.8個百分點。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吳棋瀅指出,國內消費稅表現較好應與商品零售增速維持相對高增有關。個人所得稅雖然基數不高,但絕對規模仍為近年較高水平。
前7個月企業所得稅下降0.4%,降幅比上半年大幅收窄1.5個百分點,是拉動7月稅收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7月企業所得稅增長或是‘反內卷’下價格信號改善帶動企業盈利修復所致。”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對證券時報記者說。
在我國現行稅收體制下,價格因素對稅收增長的影響較大。7月稅收收入增長,與當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降幅收窄相互印證。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胡靜林近期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是以不變價計算的,稅收是以現價計算的,價格特別是PPI對稅收的影響很大,PPI的增減會帶來稅收收入同幅度的增減。
值得注意的是,前7個月證券交易印花稅同比增長62.5%,增速比上半年進一步擴大。證券交易印花稅根據股票交易成交金額收取,收入表現基本跟隨A股成交額走勢,其收入增速擴大亦反映出市場信心的修復。
從行業表現來看,前7個月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稅收表現良好。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計算機通信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等裝備制造業稅收收入分別增長33%、10.1%、8%。同時,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稅收收入增長12.7%,文化體育娛樂業稅收收入增長4.1%。吳棋瀅對此表示,行業稅收表現與“三航”、“兩新”,以及服務消費等領域的景氣偏高有關。
進入下半年后,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結構繼續呈現出“重民生”的特點,保持對民生領域的較大支出力度。前7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0737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9.8%,衛生健康支出增長5.3%,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5.3%,增速均較上半年進一步擴大;與基建相關的城鄉社區支出、農林水支出、交通運輸支出繼續呈現同比下降態勢。
財政部社保司副司長葛志昊近期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強調,財政部門將緊盯老百姓急難愁盼,繼續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安排的“民生含量”,織密兜牢人民生活“安全網”,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第二本賬”表現來看,各級財政部門仍在繼續加快債券資金發行使用。記者從財政部了解到,前7個月列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資金支出2.89萬億元,帶動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增長31.7%。
7月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已下達第三批“兩重”項目清單。隨著極端天氣對項目建設的擾動減弱,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瑞東預計,下半年在充足的項目與資金支持下,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