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利用龐大的外匯儲備向國有“政策性銀行”注入620億美元資本,以支持其雄心勃勃的“新絲綢之路”計劃,建設打通海外市場的基礎設施。北京方面“一帶一路”戰略的計劃包括,建設延伸到南亞和東南亞、中東、乃至經由中亞至歐洲的公路、鐵路、港口、天然氣管道和其他基礎設施,在國內面對產能過剩之際為中國的工業出口創造需求。
據30crmo無縫鋼管檢測員檢測,中國領導人準備動用國家雄厚的財政資源,將這一計劃付諸實施,在亞洲拓展中國的影響力。此舉很可能加深美國商界和外交政策圈子對美國影響力不斷減弱的不安。
就在不久前,北京方面取得外交成功,爭取到50余個國家頂住美國的反對,加入中國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Bank,簡稱:亞投行)。向基礎設施項目提供額外資金,可能有助于支撐中國不斷放緩的經濟,而且大部分境外建設項目極有可能將由中國企業承建。
增加外幣放貸還可能有助于中國提高其外匯儲備的財務回報。目前,中國外匯儲備主要投資于收益率較低的美國國債。中國的三家國有非商業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hinaDevelopmentBank)、中國進出口銀行(Export-ImportBankofChina)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AgriculturalDevelopmentBankofChina)——統稱為“政策性銀行”,因為它們明確致力于為中國乃至海外的基礎設施和其他政策重點提供融資。
中國國務院的這個計劃涉及由中國央行將320億美元外匯儲備注入國開行,另外300億美元注入進出口銀行。財新網稱,此次注資將以外匯儲備委托貸款債轉股為形式。農發行將由中國財政部追加資本金(具體數額不詳)。
據30crmo無縫鋼管檢測員檢測,中國加強其出口信貸機構的舉措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美國進出口銀行(USExport-ImportBank)正為生存而戰,因為一些共和黨人正推動在6月份該行資金耗盡時關閉該行。
通用電氣(GE)國際業務最高主管上周末警告,關閉美國進出口銀行將讓世人更加覺得,華盛頓方面正從國際經濟的領導地位后退。根據官方數據,截至3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為3.7萬億美元。
國開行為中國許多最雄心勃勃的金融外交舉措提供了資金,包括與俄羅斯、巴西和委內瑞拉達成的“貸款換石油”協議。國開行和進出口銀行還都提供貿易信貸,以支持中國的出口。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國務院批準了一項改革三家政策性銀行的計劃,但沒有提供細節。中國政府多年來一直表示,擬將這些機構轉型為商業實體,但迄今進展緩慢。政策性銀行不吸納存款,其資金來源主要是發售帶有明確主權擔保的債券。此類銀行在中國境內發售人民幣債券,在境外市場發售美元債券。
英國《金融時報》去年曾報道,國開行已要求多個境外客戶推遲動用之前達成的信貸額度,此舉顯然是出于資金壓力。2013年底該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1.28%。相比之下,中國整個銀行體系在2014年底的資本充足率為13.18%。
|